学术动态

  • 2014 04.29
    2014年4月28日,郑虎老师在我们报告厅做了《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颗粒材料变形性状研究》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颗粒材料的研究意义,颗粒材料是由大量离散的固体颗粒所组成的宏观体系,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物质,约有75%的原材料属于颗粒物质。颗粒物质的离散决定了其变形的复杂性,许多自然现象和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颗粒材料的变形性状有关。并介绍了目前在二维和三维空间内研究颗粒材料变形特性的前沿试验方法:光弹颗粒材料试验和基于折射率匹配的成像试验。
  • 2014 04.28
    2014年4月24日,在我们报告厅庄超硕士做了《弱透水层释水及变形特性研究》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硕士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冲击平原所构成的复杂含水层系统的结构、分布特点以及水力学参数特性;分析了弱透水层释水量与开采量之比以及弱透水层的水力响应时间,并以苏锡常地区为例计算了弱透水层释水量占该地区总开采量的比重;采用Modflow-2000模拟越流含水层系统;通过解析解推导讨论了抽水条件下弱透水夹层对含水层降深的影响(见附图);他还介绍了弱透水层变形试验。
  • 2014 04.21
    2014年4月17日,李兆峰博士在学院会议室做学术报告《弱透水层地下水释水量的解析计算》,他重点介绍了厚弱透水层与薄弱透水层的相关概念,包括二者的界定条件,厚弱透水层中等价渗透距离zd和弱透水层释水体积Vw的表示,薄弱透水层中计算弱透水层释水体积Vwt的Crank理论;接着,讲解了线性非稳定流方程的概念,具体阐述边界水头变化引起的释水体积的叠加原理,以及时间t值和水头变化值ΔH0的选取;然后又讲解了估算弱透水层的水力学性质,包括水力传导率、贮水系数、贮水率以及沉降量等参数。假如,提出估算的假设前提,即考虑含水层压缩性,忽略水的压缩性;结合介绍弱透水层释水过程的实验与评估,通过赋予仿真模型参数来计算水量均衡的各项参数,得出抽水期间抽水量与地下水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沉降量的非线性变化,并且具体介绍了达科塔含水层(厚弱透水层)和沿海平原含水层(薄弱透水层)的两个实例(见附图)。
  • 2014 04.02
    2014年4月1日,在我们报告厅窦智博士做了《裂隙介质中非水相液体(NAPL)行为及其界面面积演变规律》学术报告,讲述了粗糙单裂隙的水流及溶质运移实验与模拟;充填单裂隙NAPL排水过程中的相对渗透率变化规律;充填物分布对穿透曲线及相对渗透率影响的LBM模拟;三维粗糙裂隙NAPL入侵过程中有效界面面积演变规律(见附图),重点介绍了博士阶段主要研究内容。窦智博士主要研究VGM和BCB经验公式在充填裂隙中的适用条件;针对粗糙单裂隙和裂隙充填物分布形式对水流、溶质和NAPL运移过程的影响,将LBM应用到研究二维和三维裂隙介质水流、溶质和NAPL运移;微观尺度下不同湿润性条件下的NAPL侵入过程模拟,以获得不同湿润性条件下的有效界面面积演变规律,并发表了5篇SCI、3篇EI,申请了6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钱卫教授就我国目前NAPL污染地下水的现状以及修复技术、运用地球物理手段对NAPL污染进行准确定位的可行性等问题与师生们进行了讨论。
  • 2014 03.31
    2014年3月27日,在我们报告厅韩江波博士做了《包气带水热通量对地下水埋深响应规律研究》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包气带传输机制,包括水分传输机制、热传输机制;其次介绍了博士阶段研究内容:土水动态与蒸发过程的室内研究(含水量观测值随埋深变化趋势见附图),田间土水运动的等温模型与耦合模型,田间环境中水热通量季节性变化规律,土壤干化过程中蒸发区与凝结区动态变化规律,陆表水热通量对于地下水位的响应规律。韩江波博士主要研究包气带中存在基质势梯度与温度梯度驱使下的四种水分传输机制,等温模型和耦合模型估算剖面含水量的特点,依据相变速率分布状况从土表向下将近地表层划分的三个区域(见附图),水位埋深对于土表含水量、温度和水热通量的影响存在的临界深度,已发表2篇SCI和2篇EI。钱卫教授肯定了他的研究成果,对陆气水热相互影响提出不同的看法,并与学生们分享了自身的科研经历。
  • 2014 03.24
    2014年3月20日,在我们报告厅戴云峰博士做了《地下水封储油洞库运行期渗流场及涌水量数值计算》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黄岛地下水封储油洞库工程概况;其次介绍了黄岛地下水封储油洞库现场常规水文地质试验成果,以及基于Signorini型变分不等式计算地下水封储油洞库渗流场及洞室涌水量(见附图)。戴云峰博士主要研究振荡试验获取裂隙介质水文地质参数以及地下水封储油洞库渗流场数值计算。钱卫教授肯定了他的研究成果,并且就其所了解的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的地下储备工程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 2014 03.21
    2014年3月13日,在我们报告厅潘益鑫博士做了《水平井油水两相流模拟研究》学术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流体流动的基本类型,包括层流与紊流、牛顿流与非牛顿流;其次介绍了油水两相流的类型:分层流、环状流、分散流;然后又讲解了现阶段重点研究的光滑界面分层流(VOF),阐述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表面张力、曲率等相关概念与理论方程;另外还介绍了VOF数值模拟与Elseth et al.实验的方法特性,并分析了二者在水相持率与压降关系、水相持率与滑移比关系、垂向速度分布等方面的对比折线图(见附图)。潘益峰博士主要研究含砂颗粒双相流的流动特性,并据其不同特性将其划分为18种类型。钱卫教授和蒋甫玉老师肯定了他的研究成果,并建议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将公式推导与理论计算部分投稿国际期刊,从而确保后续研究的有效性。本次活动由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会伟德国际1949官方网站分会主办(SEG HHU Student Chapter)。
  • 2014 03.05
    2014年3月4日上午,我们钱卫教授指导勘探地球物理相关专业学生开展了一场学术交流活动。曹呈浩博士研究生结合自己目前研究作了题为“孔隙岩石物理特性对波场的影响”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地球物理的概念,油气岩层的储集系统,油气勘探的手段,波衰减的原理,非饱和岩层中衰减发生的机理,以及正演模拟介观品质因子。钱教授对其中的专业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对汇报者给予肯定,并鼓励同学们进行双语报告。
  • 2013 12.09
    2013年12月6日上午,刘奇源博士来我们作了题为“GNSS Multipath Mitigation”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多路径误差的背景、多路径误差的特点及其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基于硬件和软件的减弱措施等。会后,刘博士与师生们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交流。
  • 2013 11.29
    2013年11月27日,王静研究员于来我们做学术报告,题为“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中应用与趋势”。王静研究员讲演报告后,和师生就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 2013 11.12
    11月8日下午,唐新明研究员,在学院报告厅(科学馆1114室)做报告《资源三号卫星检校和应用》。相关学科的部分老师和研究生聆听报告,报告结束后还进行了探讨。